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分类: 电力
属性: 技术
最后修改时间: 2013年08月01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0
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基本概念

  简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内则要去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核电荷数的测定

  1913年,莫斯莱(HenryMoseley)用不同元素作为产生x射线的靶子,测定其波长。他发现,每种元素能产生特征x射线,不同元素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不同。他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公式:

  1=λa(Z-b)2

  式中λ为特征x射线的波长,Z为原子序数,即元素在周期系中排列次序,a、b为常数。该式表明,λ倒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成直线关系。

  莫斯莱的研究成果

  莫斯莱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位置”具有其内在根据,它是由元素的本性决定的,通过特征x射线波长的定量数值表现出来。这项成果确定了元素周期系的严格顺序,从氢到铀依次排列92种元素;同时解决了按原子量顺序排列的不协调问题,即揭开了元素排列顺序中原子量倒置之谜。例如,碲的序号为52,碘的序号为53,碲理应排在碘的前面。

  发现历史

  荷兰物理学家提出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

  191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登布洛夫提出,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1920年,查德威克(J·chadwick)做了不同元素的α散射实验,测定核电荷,证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由此可以解释一系列问题。首先,解释了位移定则和同位素现象。元素放射出α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减少α,相应的,原子序数减少α,元素在周期系中向左位移两个位置;放射β粒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放射出一个电子,核电荷数增加一个单位,元素在周期系中向右移一个位置。原子核电荷相同,在周期系中即处于同一个位置,不论其原子量是多少,这就是说,同一元素核电荷数相同,原子量不同。其次,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元素原子的电子数。第三,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使后者得到了物理解释。

  元素周期系中的“位置”由核电荷数决定的

  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使元素周期系中的“位置”获得了具体的物理意义;同时,它具体说明了“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即由核电荷数决定的。因此,元素可以被理解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形式,或者说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1919年,卢瑟福(E·Rutherford)用α粒子轰击氮,实现了人工核反应

  放射性元素、非放射性元素都是可以转化的

  由此证明,元素,无论是放射性元素还是非放射性元素都是可以转化的,前者可天然转化,后者可通过人工方式实现转化。以前那种认为元素是绝对不变的、不可转化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

  现代化学中的元素概念的演变,是在19世纪元素周期系的元素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表现为对周期系中“位置”的特征的肯定、确证、充实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演变中,元素是在周期系中占据一定位置的原子形式,这是在19世纪确立的,它作为一个基础,是进一步演变的起点。天然放射性的发现没有动摇这个基础,相反,以元素天然转化性说明了这个基础的可靠性。同位素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基础的牢固性。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及两者在数值上相等的发现,则进一步揭示了“位置”的本质,充实了它的内容。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