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提高我国碳资源的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与国际规则对接的碳市场体系。单位GDP能耗降低需要低碳金融机制和工具支撑。通过产权界定将温室气体排放权变为商品,并进行市场化定价买卖,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与一般商品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风险,因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国际碳交易工具日趋丰富,碳金融体系不断发展。
我国的期货市场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而生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所以,利用好期货市场的功能,为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服务作好准备。下一步,上海期货交易所将继续关注、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能性、交易风险、风险监测体系等问题。
在上周六举行的“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理查德·山特的身影颇为引人关注。这不仅因为十几年前,他曾与“股指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齐名;更因为在环保事业领域。他取得的成就远超后者。2007年,山特因建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交易,被美国《时代周刊》授予“环境英雄”的称号。
“21世纪,最重要的商品是清洁的空气和水。如果离开了它们,给你再好的食物和房子都无济于事。”在论坛上,这位老人不断向现场观众宣扬自己的环保理念,仿佛身处一个月之前的哥本哈根。
“切割空气与水”
期货市场历来都不缺乏极具想象力的创新。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几乎每过数十年,全球期货市场就会有全新的产品问世。排放权期货,无疑是近些年最令人感兴趣的新事物。
“其实做起来也很简单,可以创造出一种物权,那就是排放权。每个企业都有排放权利,但须有一定的排放量上限。”按照山特的设计,无论是排放污水还是二氧化碳,每个企业都发放这样一个指标,而这个指标的总量是在慢慢下降的。随着总量的慢慢下降,最终就能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这种排放权指标发放后,排放权可以在交易市场上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转让。例如给某企业一定的排放权指标,但是它可能整个系统做得比较好,所以指标用不了,就可以把它卖出去;另一家企业一方面在做减排工作,一方面则可以在市场上去购买这些富余的排放指标,用于对未来排放权进行对冲。”
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这种听起来似乎过于理想化的排放权期货交易推出后,竟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世纪90年代初,在山特主导下,美国首次举行了二氧化硫排放量拍卖活动,当年美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800万吨迅速削减至900万吨。受此启发,山特开始积极推进排放权交易创新,不久之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宣布成立。
此后,交易所不仅推出了二氧化硫期货、氮化物的期货交易,还开发出再生能源信用证交易,包括风电、水电,总共加在一起有19种不同的期货现货产品。交易量从最初每天1千多手,发展到5千多手,截至2009年底,交易所总持仓量达16万手。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行政干预的减排创举。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在美国奉行自愿加入原则,美国政府没有对企业制定任何强制性入会规定。出人意料的是,国际巨头们对于市场化减排的方式极度认可,包括美国电力、福特、摩托罗拉、IBM、杜邦、英特尔国际巨头等在内的会员数量也攀升至450余家。截至目前,交易所已经成为北美第一,也是全球第一个关于温室气体登记、减排及交易的商业金融机构,交易范围覆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推出后,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理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酸雨达到每年1800多万吨;20年之后,则下降到了90万吨。通过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的交易,给美国国民经济带来了收益,尤其在医疗方面,因酸雨产生的肺病医疗开支每年节省130亿美元。
“中国现在每年制造270万吨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烧煤,排放到空气后即产生酸雨。如果现在中国也把二氧化硫排放从每年270万吨降至90万吨的话,我预测中国每年的医疗开支可减少1万亿美元,因为中国的人口密度远高于美国。”
山特认为,其实中国在二氧化硫这个指标总量上早有控制,现在中国所面临的重要大挑战是,如何使用一种市场化的交易的手段,让中国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国家强制要求的减排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推出排放权期货交易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国人应自行设计减排规则”
尽管在排放权交易领域威望甚高,但山特在中国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权威式的傲慢。“中国市场化减排的体系一定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而不是找来西方的一个解决方案强加在中国身上。”山特强调,中国还有上亿人需要脱贫,理应充分考虑本国的利益。
事实上,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略有相似,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排放权交易所。2008年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鲜为人知的是,山特创办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竟是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三大股东之一。资料显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三大股东分别是中石油集团旗下的中油资产管理公司、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持股比例分别为53%、25%和22%。其中,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技术方式入股。
山特希望,通过创造一个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工具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发现价格;同时,通过这个价格促进风险投资人向新兴行业进行资金转移。在山特看来,期货业理应能帮助实体经济预见到未来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
“现在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说新的时期还是通过金融市场这种虚拟的手段,来帮助我们实体经济进行环境转移。我觉得未来水、空气作为大宗商品,会创造出人类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预计二氧化碳碳交易市场可以达到10万亿美元。”
山特的预计无疑是乐观的,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交易规模,“碳排放权期货之父”的光环肯定要盖过“利率期货之父”的风头。实际上,他本人也非常乐意见到这种局面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