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负责制定USB 3.0规范的组织USB 3.0 Promoter Group公布了下一代USB 3.1接口的标准规范。2014年4月,负责USB接口规范的USB开发者论坛(USB-IF)公布了USB 3.1连接接口设计图,包括Type-A、Type-B以及全新设计的Type-C:标准的Type-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口方式,Type-B则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而Type-C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
新增Type-C接口,其插座和线材不会兼容原有Type-A / Type-B
降低编码损耗,从3.0的20%降低为3%,并将编码方式改为128b/132b
虽然向下兼容USB 2.0/1.0,但如果要得到10Gb/s的传输速度仍需在主机、目标端同时具备对应的芯片才能达成
USB 3.1有三种连接介面,分别为Type-A(Standard-A)、Type-B(Micro-B)以及Type-C
标准的Type-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介面方式,Micro-B则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而新定义的Type-C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
Type-C大幅缩小了实体外型,更适合用于短小轻薄的手持式装置上,Type-C将取代Micro-AB型连接器(支援USB装置直接对传,不需要有主控系统介入),也将取代一般Micro-USB连接器,Type-C仿Apple Lightning连接器,正反均可正常连接使用,较现有Micro-USB更理想,Micro-USB虽有防止反接的防呆机制,但正反均可接的好处,胜过防止反接,摸黑状况上都可顺利完成接线。 另外,Type-C还有增进的电磁干扰与RFI mitigation特性。
基于USB 3.1规范全新设计的USB Type-C,外观上最大特点在于其上下端完全一致,这意味着用户不必再区分USB正反面,如同苹果Lightning接口一样,两个方向都可以插入。苹果也正好在USB 3.1标准制定担任贡献者(Contributor)的角色,与其它系统厂一起主导连接器及接脚的规格。
USB Type-C接口尺寸为8.3×2.5毫米,小于当前PC的USB接口,但大于许多手机采用的尺寸6.85×1.8毫米的micro-USB接口。至于电力传输规格,线材标准为3A,而连接器为5A。Type-C由于不兼容现有的任何类型,因此需要额外设计转接设备。全球首套USB 3.1主控端与设备端原型,则由祥硕科技于2014年的USB-IF年会中发表, 但因速度仅较USB 3.0快一倍(理论值, 实际上不到一倍), 因此众多大厂仍以主流规格USB 3.0为主及设备端厂商也极少愿意跟进投入开发对应的USB3.1产品。。
USB 3.0 Promoter Group主席Brad Saunder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虽然USB技术在设备连接和设备充电中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仍然意识到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新的接头来满足不断发展的设计趋势,比如设备尺寸和可用性的进步。新的Type-C接头将迎合市场的需求并为未来的USB版本奠定一个基础。”
正确插入后发出声音。
通过USB Power Delivery技术,可用于3C产品充电。
增进的电磁干扰与RFI mitigation特性
支持1万次拔插。
USB Type-C 还支持 DisplayPort,功能终于能与 Thunderbolt 看齐。
第一款引入 USB 3.1 Type-C 的产品是诺基亚N1平板。[9]
第二款引入 USB 3.1 Type-C 的产品是Google于2015年出产的Chromebook Pixel,但同时保留了传统接口。
第三款引入 USB 3.1 Type-C 的产品是苹果公司于 2015 年出产的 MacBook。(由于最高速度只有10Gb/s,所以文件传输速度比旧款 Mac 的 Thunderbolt 接口慢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