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效率ηP是指
发光体输出的发射功率
P0与输入的激发功率
Pi(
光功率、电子束功率、电注入功率等)之比:
ηP=
P0/
Pi,是一个无量纲的小于1的百分数。因为多数发光体用于显示和
照明,其功能是用人眼衡量的,但人眼只感觉
可见光,且对不同波长的灵敏度也很不相同。因此,发射
光谱不同的发光体,即使它们有相同的功率效率,人眼所见的
亮度也不同。要反映这样的差别可用光度效率
η1,它是发光体的发
光通量Ф(以
流明为单位)和激发功率
Pi之比,
η1=
φ/
Pi,单位为流明/瓦。
显然,如已知发光体的发射光谱,则功率效率与光度效率可以相互换算。
在对发光体的基础研究中,尤其对于
光致发光及
注入式电致发光体,常用量子效率
ηq表征发
光效率。量子效率是指发光体发射的
光子数
N0与激发时吸收的
光子数或注入的电子(
空穴)数
Ni之比:
ηq=
N0/
Ni,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对于光致发光材料,当激发与发射均为
单色光或接近单色光时,量子效率与功率效率可以通过表式。
λ0、
λi各为发射及激发光的波长。由于
斯托克斯位移,常有
ηq≥
ηp的关系。发光效率还可分为外部效率及内部效率;外部效率只考虑输出的
光能与投向发光体的
光能或电能之比,而且是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纯转化效率。输入光由于反射和再吸收受到损失,因此,外部效率总是小于(或接近于)内部效率,后者才是反映
能量转换过程的真实参数。
发光效率的大小反映发光体内部能量激发、
能量传递、复合发光以及无辐射复合过程的总效果,它与发光体的成分、
发光中心的种类及浓度、共激活剂的选择、有害杂质(
猝灭中心)的控制以及发光晶体的完整性,甚至与具体的工艺过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