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武钢
武钢

武钢

分类: 风电
属性: 人物
最后修改时间: 2013年05月25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0
武钢,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新能源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新能源发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风电行业17年;还担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后续能源技术主题“MW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研制”课题主要负责人。致力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金风科技不仅具有高成长性,而且成为中国风电设备领军企业,风机累计生产量和2009年新增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做执着的“追风人”

  去过新疆的人大多会对那些密布于一望无际戈壁滩的大风车印象十分深刻:风起处,一排排高大的、随风旋转的风车,似乎唤醒了沉睡的戈壁。

  时至今日,武钢仍然很享受那种空旷带给他的震撼:驾驶“勇士”吉普车,风一样融入到旷达的大自然中,站在风机下体验渺小的感觉。

  武钢说,金风科技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企业,这片土地成就了今天的金风科技。1983年,刚刚毕业于新疆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武钢,顺利地成为了新疆水利水电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校执教期间,他创办了水电工程专业。然而,原本前途一片大好的武钢却按捺不住潜伏在骨子里不安分,毅然决然在4年后离开稳定的工作加入新疆风能公司,开启了他与风机制造的不解之缘。这是后话。

  事实上,金风科技在风力发电产业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投资商和运营商,也就是出钱购买国外的设备,建设风场并且运营管理。武钢担任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国内最大的风电场——达坂城风电场场长,而且一当就是五年。

  当时的达坂城风电场条件艰苦,武钢和其他员工每年300天坚守现场。不过也正是那段时间的风场现场经验,为武钢及一批金风科技的创业人提供了近距离靠近风机的实践经验。“曾经的‘客户基因’是我们与其他风电制造企业最大的不同。此外,‘现场情结’也非常重要。风电这个行业只有到现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行业,企业才能成长。”武钢在和记者聊天时深有感触地说。

  此后,在公司第二任总经理于午铭的主导下,新疆风能公司从做风电场开发转向了风力发电制造,并制定了风电场投资、风力发电制造和服务三位一体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也为如今金风科技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1995年,调任新疆风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后,摆在武钢面前的是一条越发困难的道路。据武钢介绍,当时国内正处于风电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大部分风机制造均依靠进口,单位千瓦设备造价达9000元以上,而工程造价更是在每千瓦1万元以上,“为此,公司频繁地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虚心地向‘洋人’学习。当时我们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想让风机国产化,让自己的风机在自己的土地上转起来。”

  或许,上天总是垂青执着的人。在武钢看来,其实企业同人一样,并不是天生就具备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能培养出核心竞争力,只要有韧劲、专注,就可以培养出核心竞争力。”近距离走进风电产业,让武钢看到了坚守的意义所在,“新疆这个地方一是有风,二是有一群执着的人。其他的条件都不是很好。”但也就是凭借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武钢带领他的团队成就了金风科技的飞速发展。

  1998年,为了探索科研项目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新疆金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武钢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而后伴随着公司项目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即诞生。2001年,武钢成为了该公司的董事长,开启了他和金风科技的另一个崭新时代。

扛起中国的风电旗帜

  在金风科技成长的道路上,武钢一直强调机缘与运气,“金风科技的成长有很深的国家、社会发展的背景,看待金风科技的成功一定要有客观的历史观。我们进入到风机制造业之后,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拉动企业成长,我们赶上了好时机。”而运气背后,却是武钢多年来在风能领域的历练与金风科技不懈努力所带来的必然。

  2007年12月,金风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从最初注册资本300万元发展至总资产110亿元。“早在诞生初期,金风科技就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打算,我们希望将研发、市场和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金风科技的高速成长。”武钢表示,2008年,上市后的金风科技成功收购德国VENSYS能源有限公司,增强了研发实力,具备了完全自主研发的设计能力,最终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

  时隔三年,2010年10月8日,金风科技又以每股17.98港元发行价登陆H股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目前金风科技的全球市值已经超越世界最大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成为市值最大的独立风电制造企业。

  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且一路顺风。“过去十几年,企业不是没有遇到竞争和困难,但压力并不太大,金风科技始终是一枝独秀。实际上,我一直担心的问题环保是公司的成长比较顺利,没有大的波动,员工缺少在逆境下生存的免疫力。”武钢说。

  武钢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出台后,国内风电产业迅速被激活。在2004年之前,加上金风科技,我国仅有6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但此后国内几乎所有制造领域的大型企业,包括航空、航天、输配电、电站设备制造等都开始涉足风机研发。“这究竟是风电,还是疯电?”一位业内专家曾经如此感慨。

  在国内风电产业快速膨胀的2008年,金风科技因新技术未完全成熟,被竞争对手超越。谈及那个时期,武钢的言语间表露出更多的是坦然:“2008年的市场滑坡,引发了内部员工积极地思考,也坚定了企业苦练内功的决心,向竞争对手去学习,注重竞争环境下公司细节的把握。目前公司上下状态很好,都在思变,这种积极的状况使人振奋。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样一个竞争环境对金风的促进。”

  骤停的高速增长,让金风科技人有机会看清自己和同业者。“其实,从产业布局来看,竞争对手首先是同盟军。政府不会为一个企业出台政策,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去获得好的政策环境,所以一定要形成一个对社会有推动的产业同盟军,才可能获得政府的重视。”武钢说,“金风科技需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的做好质量,服务客户。”

  如今,在金风科技,最令武钢引以为豪的还是被其称为“企业灵魂”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金风科技在拥有自主产权且在业内领先的直驱永磁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发电效率更高、性能更加稳定、对气候适应性更强及更具成本效益的风电机组。从过去750千瓦的小机型,发展到1.5兆瓦、2.5兆瓦、3兆瓦机组,科研的新成果不断在推出,5兆瓦机组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

  武钢告诉记者,不仅是技术创新,目前金风科技还在下一步的发展中确定了“综合实力领先”的目标,其中包括收入、利润、品牌影响度、自主技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等。

  在风机行业,根据有无零部件制造业务,可将风机制造商分为纵向一体化和专业化协作两种模式,而专业化协作已经成为中国风机制造商的主要生存模式,金风科技也不例外。在此方面,金风科技最与众不同的是推行的“哑铃型”商业模式,一端重视设计制造,一端重视市场和服务。而对于一些重要技术部件的制造,武钢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在全球化的时代,你完全可以找到更专业的厂家来协助你。”

  不仅如此,前几年金风科技还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创建了“中国风谷”,即把风机制造作为一个技术产业,同时拉动其他零部件制造,以及风电投资、设备咨询服务,形成了一个风电产业链的集群。

  “在新疆发展高科技产业,首先要以解决生存为第一要务,金风科技前期通过专业化协作和技术引进,快速进入市场;之后大幅增强科技投入,进入联合设计阶段;再以市场拉动研发,过渡到自主开发。金风科技在科研创新上的持续投入解决了公司的发展问题,最终,我们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奠定了公司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金风科技的发展脉络在武钢的讲述中十分清晰。

钟情“走出去”战略

  尽管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风电产业仍是“幼儿”。过剩论、技术空心化、上网补贴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一产业。

  对此,武钢曾在多个场合表示,风电不适合过快发展,应该是长跑项目,“风电的投资回报期长达20~25年,在此期间风机设备的维护费用占到整个风电项目投资的30%~70%,这么长的时空取决于风机产品的质量,如果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足够可靠,那么维护费用就可以降低,从而给客户创造价值,否则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多的麻烦。”武钢说,这几年金风科技一直在给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不要太在意你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排名,要多关心产品的质量是不是做到最好,关心客户的满意度。

  在他看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决定了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内风机制造产能并不过剩,“当前的问题是,国内风机制造长期以来注重产业化,缺乏环保基础性研究,尤其是缺乏检测、试验、咨询的‘软实力’,因此造成了价格上不来,品质上不去。”

  “目前,发达国家的风电市场已经很规范了,进入美国甚至是印度这样的国家,都需要进行风机认证。中国风机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技术,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武钢表示。

  曾有业界人士如此评价武钢和他所带领的金风科技,“尽管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这个企业的成长还是反映了中国风电产业极具时代特色的发展与变迁,是国内风电产业的一个闪亮的‘符号’。”

  此前武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金风科技海外战略正在稳步推进,“国内风机制造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距离,未来公司要做一些服务性产品,不光包括售后服务,还包括把经验型的内容集合成软件系统进行销售。”

  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律,“走出去”往往需要3~5年时间。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如果从2010年开始走出去,那么真正在国际上站住脚,至少要到2015年。武钢说,对于金风科技而言,已经到了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下一步公司将不断优化设备性能,致力于打造电网友好型风电系统。”武钢认为,风电场控制应该是一个柔性系统,需要设计一套系统,让风电场积极适应电网的各种变化,形成电网与风机共存体系,“我国风力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风能的利用方面应鼓励多元化。例如,利用风电做海水淡化等其他用途,风力发电并网只是其中形式之一。”

  如今的武钢,仍在寻找着中国风电制造产业的最优解。风起时,伴随着他那“最大化”的风电王国梦想……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