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分类: 新能源汽车
属性: 事件
最后修改时间: 2016年10月09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0
产能过剩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超出市场消费能力。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因此,有种说法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

  中文名:产能过剩                       外文名:Excess Capacity

  原因:生产能力总和大于消费能力总和               影响:产品价格大跌

  目录

  1 概念理解:总量概念   相对概念  结构概念

  2 产生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 适用范围

  4 评价标准

  5 经济影响:微观影响  宏观影响  

  6 方案

  7 解决措施

  8 示例:影响  原因  建议  评论

  9 代表行业

  概念理解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

  上述第二种才是过剩状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总量

  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才能实现生产。

  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相对

  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结构

  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产生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2002-2005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到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其次,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其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多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最后,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其中一种情况是,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的结合,使一些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如由于垄断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导致运力缺口较大,结果是:尽管煤炭供应快速增长,但因运力不足,煤价暴涨,并形成“暴利”,而“暴利”会进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

  适用范围

  传统的产能过剩,一般针对"生产性产业"而言。由于生产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固定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所形成的产出能力,而最低生产成本的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额,与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固定资本密集度越高,受产能过剩的威胁就越大。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就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固定资本投入较大的行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有部门提出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对此,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产能过剩是指以固定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投入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最佳产出,超过了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实际产量的状况。农场、工厂、医院、饭店、学校存的最佳产出问题,可以适用产能过剩的概念,但房地产属于管理性产业。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固定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概念,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所有投入均属于可变投入。例如,土地随地价变动而形成不同的储备量;资金的供给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信贷利率高低;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理论上,房地产行业并不存在一段时间内有成本最低的最佳开发规模。因此,房地产企业出现的过剩不属于产能过剩,而是市场供给过剩,表现为两点:市场中的商品房供给超过实际购买能力的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土地供给超过社会对土地的有效需求。

  评价标准

  我国还没有建立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正是因为当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准确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所以不少研究者对产能过剩的提法提出质疑。有学者提出了合理的产能过剩概念,但什么是合理的产能过剩标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有学者提出,行业产能过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超过了行业需求。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所谓的三个标准与产能过剩有关系,但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产业利润下降绝不是产能过剩这一个因素造成的,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上涨都会造成行业利润下降,而且比产能过剩对利润下降的影响来得更直接。导致行业整体效益下降有诸多因素,在产能过剩程度还没有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产业利润下降是市场经济分配资源的结果。

  因此,产能过剩并不是构成企业效益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行业供给超过行业需求是企业适应竞争的需要,在市场增长率回落的时候,企业会进行产能储备以应对市场可能再次出现的"井喷"。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判定行业严重过剩给出了六项指标:一是产品库存持续急剧上升,销售呈现停滞状态;二是产销率大幅下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三是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四是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企业被迫举债经营;五是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或破产;六是进口严重受阻,出口不计成本,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他认为,如果以上六项指标在相对较长时间同时存在,就说明产品已经出现严重过剩。与前一种判断所不同的是,戚向东所指的是严重过剩时的状况,因此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

  经济影响

  微观影响

  一是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坡。年中以来,由于产能过剩及需求增长的放慢,钢铁价格大幅下跌,与3月份的高点相比,至10月末钢铁价格跌幅超过了30%。与此同时,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效益明显滑波,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个百分点;前10个月水泥和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纤制造、建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均为负增长。

  二是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有5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其中8-10月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库存量明显增加,1-9月份,39个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钢铁、石油化工和化纤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30%。

  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531.7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钢铁、石油加工、化纤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接近或超过1倍。1-10月累计,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2.37%,比上年同期扩大0.41个百分点。

  四是开工不足,资源闲置浪费。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行业如铁合金、电石行业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不到一半;钢铁行业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总体来讲,当前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宏观喜、微观忧”的现象。

  宏观影响

  首先,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次,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

  三是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1]

  方案

  产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产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大体分为两套体系,一是自下而上的调查统计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宏观计量方法。

  自下而上的体系是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即在细分行业内设定几家样本企业,定时调查其产出与产能,然后以样本企业在行业内占比推算整个行业的产出与产能,就可以计算出这一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对于上一级行业,方法类似。

  自下而上的调查统计方法得到的产能利用率客观可靠,能够真实衡量产能利用情况。但这种方法对人、财、物、时间要求较高,多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所采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多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发布产能利用率数据

  自上而下的宏观计量方法,包括峰值法、产出缺口法、企业投资决策模型优化法、资本存量法等等,多为学术研究人员所用。这些方法只需要对宏观计量模型熟悉,有宏观产出、投资数据等即可。从具体数值来看,各种方法估算的产能利用率并不相同,但从波动趋势来看并没有太大区别。(见图1)

  如何使用产能利用率?

  我们选取资本存量方法计算得到了中国1952-2012年的年度产能利用率(图2)。与市场认可的IMF估算的产能利用率数据相比,我们估算的产能利用率走势,除1995-1999这段时间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基本一致;在具体数值方面,2003年以来差别也不大。

  IMF在2012年7月份公布产能利用率时,市场很是震惊,因为以美国79%-82%的“合意”产能利用率为参照,中国产能肯定是超级过剩。但这种比较在逻辑上很有问题。

  一方面,美国产能利用率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调查统计方法所得,而IMF及我们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宏观计量方法推导的,两种不同方法体系计算的产能利用率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美国79%-82%的产能利用率“合意”区间,是根据美国经济运行总结出来的美国经验,而不是普适规律,并不能以之为标准分析其他国家的情况。每个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应当根据本国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本国经济运行实际,总结出“合意”区间,然后才能根据产能利用情况与“合意”区间的比较,判断产能

  过剩情况。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中国这一次产能过剩,根源在于消费升级。基于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我们认为,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时为生存型消费,消费内容主要为食品、衣着等必需品;恩格尔系在35%-50%之间时为发展型消费,消费内容主要为家电、汽车、住房等大件耐用品;恩格尔系数在35%以下是为享受型消费,消费内容主要为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2001-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0%左右下降至3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0%左右下降至40%左右。可以看到,中国居民消费处于发展型消费阶段,这带动了汽车、房地产以及中上游的重化工业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将会继续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30%左右。这意味着家电、汽车、房地产的消费需求扩张必然放缓,相应重化工业的下游需求也将收缩。因此,这一次的产能过剩是一种长期性过剩。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将深远而持久。在整个去产能阶段,经济增速将会明显下行。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也要根据过剩的类型来对症下药。对于暂时性过剩,应该从需求端入手,进行财政或货币扩张,推动需求回升即可。而对于长期性过剩,则应该从供给端入手,主动收缩产能。

  因此,去产能,就应该从供给端入手。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把过剩产能转移到较低发展阶段过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地区;另一方面,设定资源、能源、环保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能的整体质量。

  但由于占30%左右的农村居民消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发展型消费阶段,并且农村居民数量较大,因此需求端的措施也不容忽视。比如,通过推动农村居民的城镇化,以及规范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其汽车、住房、家电等传统需求,缓解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

  解决措施

  2013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闻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做出回答。对于当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中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向,就是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来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条途径。

  第二,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产能过剩。

  第三,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

  第四,我们鼓励我们的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多措并举,我们将努力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职工的权益,使得我们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2]

  示例

  2014年3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主题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的提案办理协商会。

  在已审查完的提案里,有47个是和产能过剩有关。还有部分提案尚未审查,预计和产能相关的提案将超过50个。中国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有22个产能相对过剩,产业产能过剩率达80%以上,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截至2012年底,这几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通用水平。

  影响

  中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如果产能过剩的情况延续下去,会影响资本市场。股市还会跌,钢铁股还要跌,钢铁股市盈率已经是负的。再持续下去,资本市场会倒霉,银行贷款给这些企业,会跟着倒霉。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会倒霉。所以要尽快采取行动。不然等金融稳定受到影响,感冒变成肺炎就麻烦了。

  原因

  地方政府干预推动盲目投资

  香港利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良: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干预,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企业的投资冲动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使得部分领域投资行为不理性。不少地方热衷于拿土地和税收优惠吸引投资,出现布局重复、规划趋同现象,使得中短期潜在产能过剩风险愈发突出。

  招商引资过热业绩考核错位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李谠:刚才委员提到考核体系,在削减GDP考核体系的同时,对基层干部考核也要降低对招商引资业绩的要求,增加转型指标。我们经常要下到各省找项目,就发现各省的招商引资热情非常高。(我们)每天都被地方的官员包围着,甚至是市长、副市长都跟着你,有那么多资可招吗?我觉得这是一种错位。

  建议

  让河北玻璃厂做好环保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执行董事曹德旺:化解产能过剩一个动机是治理环境。玻璃的主要成本是燃料,河北的玻璃,用煤焦气炼,他们不仅偷税,也不上环保设施,一吨可以卖1200,我们成本就要1400。中国的玻璃市场就是被这些人干倒的。标准,考核不统一,我们吃亏。我建议要进一步调查河北那些玻璃厂,让他们把环保做上去,脱硫除尘搞起来。否则我是不敢恭维。

  评论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大家的意见很好,我们会在下一步工作中付诸实践。这是我们的表态。中国产能过剩的矛盾跟市场周期没有太大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三中全会提出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财政部将认真研究,根据提案整理,按照三中全会意见,力求通过财税政策,倒逼企业化解过剩产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钱冠林:2013环保部对一批企业处罚,有人算下来,平均每一家企业罚款只有6万块,所以企业具有强烈的偷排冲动。淘汰落后产能,根本起不到作用,还起到保护作用。我们的法律标准要使企业承担全部的环境责任,并且实施严格的监管。

  中组部部务委员邓声明:从中央组织部来说,2013年出台文件,改进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考核。核心就是不再用GDP论英雄。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对违背科学发展的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给科学发展的干部松绑,给违规的干部上紧箍咒。下一步的任务,具体在干部的教育培训中,树立科学发展观。选拔干部时,坚持可落实好考核。对违规的领导约谈、调整。出台一个政策,对“三派干部”实现终身责任制度。

  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产能过剩是普遍现象。所以不要掩饰、打埋伏,要承认现实,解决问题。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断然措施我是赞成的,类似钢铁、水泥、电解铝,能不能最近几年凡是扩张产能的一概不批,下点狠心。

  代表行业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行业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

  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260万吨,企业亏损面超过六成。

  汽车“十一五”期末,中国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以上,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

  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合金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40%左右。

  焦炭截至2005年底,中国炼焦产能近三亿吨,能力过剩大约24%,还有在建和拟建能力各3000万吨,过剩问题仍将持续2-3年。

  电石现有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闲置。

  铜冶炼建设总能力205万吨,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的能力,国内自给铜矿能力只能满足冶炼需要的三分之一左右。

  国家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制造业2011年的投资额为102594.09亿元,同比增长31.8%,服务业(第三产业)的投资额为162876.98亿元,同比增长21%,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比服务业增速整整高出10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的投资达351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

  2012年3月31日,作为国内白电行业率先转型中高端的龙头企业青岛海尔公布了2011年财报,2011年海尔对开门冰箱和3000元以上高端洗衣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85%和35.41%,其中“卡萨帝”这一高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居然达到了6%,而其冰箱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9.21%。

  2012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四大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显示四大行业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其中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产量增速同比减缓10.8个百分点,钢铁中的铁合金产量增速同比减缓11个百分点,为四大行业中同比增幅下降较多的产品门类。

  民族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伟对记者表示,这几个行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减缓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上述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在未来的时间内,这一情况还会持续出现,预计二季度乃至下半年增幅依然回落,但情况或比第一季度稍微好一些。”

  根据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数据,2012年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17422万吨,同比增长2.5%,增速同比减缓6.2个百分点;钢材产量22246万吨,增长6.5%,减缓7.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焦炭、铁合金、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迹象。

  潜在产能过剩

  行业水泥2005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亿吨,而水泥生产能力已达13亿吨,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35.9%,亏损额达48.9亿元。

  电力到去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亿千瓦以上,在建的净规模,还包括一部分拟建的,还有3亿千瓦以上,全部建完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如果全部建成,可能将出现供电过剩。

  煤炭2006年煤炭供应能力在22亿吨左右,其中国有煤矿供应能力约为14.5亿吨,乡镇煤矿约7.5亿吨,供应略大于需求。

  纺织聚酯产能从2000年的49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800万吨,纺织能力从2000年3400万锭,增加到2005年的7500万锭,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资源约束也日益凸显。

  令汽车业界担心的是,随着未来两年新工厂的投产使用,产能过剩的问题将集中爆发。来自调查公司的数据则更为直接: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已经高达600万辆;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中国境内的工厂到2015年的年产能可能达到4000万辆,即便将出口考虑在内,这一产能也比实际市场的吸收能力高出35%。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