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定义
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核反应
我们来分析一下“原文”中对“核反应”的定义:“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这个定义明显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实际上描述的是另外一种原子核反应类型——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重核裂变等)。
像铀、钍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可以连续地由高能排列变成低能排列,这就称为“核反应”,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叫做“原子核能”。
当用一定能量的入射核子去轰击原子核时,由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原子核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核反应。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是1919年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源(钋Po)产生的。
所谓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受一个粒子撞击而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的过程。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实验工作者常采用静止的实验室坐标系,进行数据的实际测量。
原子核反应及方程式原子核发生转变的过程称为核反应。书写核反应方程的依据是反应前、后电荷数不变,质量数也不变。
按入射粒子的不同,核反应可分为三类:①中子核反应,如中子的弹性散射(n,n)、非弹性散射(n,n′),中子的辐射俘获(n,γ),发射带电粒子的核反应(n,p)、(n,α)等,又如中子裂变反应(n,f),发射两粒子的核反应(n,2n)、(n,pn)等;②带电粒子核反应,如质子引起的核反应(p,γ)、(p,n)、(p,p)、(p,p′)、(p,α)、(p,2n)等,氘核引起的核反应(d,n)、(d,p)、(d,α)等,α粒子引起的核反应(α,n)、(α,2n)、(α,p)等,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12C,4n)、(22Ne,6n)等;③光核反应,即光子引起的核反应,如(γ,n)、(γ,p)、(γ,α)、(γ,f )等。 按入射粒子的能量,核反应又可粗分为三类:①低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低于108电子伏,对于较轻的重离子,每个核子平均能量低于107电子伏(如108电子伏的碳12核),也属于低能核反应的范畴,低能核反应的出射粒子的数目最多为3~4个;②中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在108~1010电子伏之间;③高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大于1010电子伏。
辐射单位
常用辐射单位:
物理量 老单位 新单位 换算关系
活度居里(Ci)贝克[勒尔](Bq) 1Ci=3.7× 1010Bq
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辐射类型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照射成分 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 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总计2.4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
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 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0.22
放射治疗:0.03
医用同位素:0.002
放射性废物:0.002
核爆炸落下尘:0.01
职业照射:0.009
其他辐射源:0.012
核电站周围:0.001~0.02
核反应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核反应
英文名称:nuclear reaction
定义:核子、核或其他粒子与靶核碰撞,导致靶核质量、电荷或能态发生变化的现象。反应前后的核子数、电荷数、能量和动量都守恒。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核电(二级学科)
核反应(nuclear reaction),是指粒子(如中子、光子、π介子等)或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特点
1。连锁反应
某些核反应存在连锁反应的现象,如:U-235和中子的核反应:只要有一个中子轰击U-235,就会放出3个中子,3个中子再去轰击U-235就会生成9个中子,这样连续下去,在几微秒的时间里,就使反应进行得非常剧烈而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这种特点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连锁反应。原子弹的爆炸能够如此剧烈,就是由于发生了连锁反应。
2。伴随核辐射
在U-235与中子的核反应中,如果反应不密封的话,产生的中子会以光速射向周围环境,形成辐射。以光速运动的微小粒子都能产生辐射。辐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通过仪器测得。少量的辐射对人体不产生影响,而且人类还利用辐射为人类造福,例如医院用X光给病人做胸透,放疗是治疗癌症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辐射来杀死癌细胞。但是辐射量一多,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比如X光可以用于检查疾病,但是如果孕妇照X光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婴儿畸形或基因变异。同样,接受放疗的病人,会有脱发、恶心、乏力等副反应出现。剂量再大一点的辐射,还会使成人产生基因变异,诱发血癌、皮肤癌等疾病。大量的辐射,还会烧伤甚至烧死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3。高效
4。清洁、无污染
核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以法国为例:1980-1986年间,法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4%-70%,在此期间法国总发电量增加40%,而排放的含硫物质降低了9%,尘埃减少了36%。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辐射防护
概述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美国在地下研究和开发避难所来进行辐射防护。
辐射种类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性质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辐射危害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受照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
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
1。实践的正当性;
2。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3。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为:
剂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 20 50 公众照射 1 5
注:中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防外照射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主要有:
1。受照射时间的控制;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3。采用屏蔽物屏蔽。
防内照射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3。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防α射线
由于α粒子的本质为氦原子核,故而其穿透能力最弱而电离能力最强,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
防β射线
β粒子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防γ射线
γ射线的本质为具有高能量的光子(γ粒子)流,故而其穿透力最强而电离能力最弱,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如果看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背向爆心卧倒。之后用淋浴消除放射性物质。
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 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 20 50
公众照射 15
注:中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得超过下列限值:1)由监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4)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 mSv。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a,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 mSv。
潜在照射:设置剂量限值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实在照射的危害。但潜在照射的发生概率和水平难以确定,应取最优化结果确定其发生概率和水平。
辐射效应
核爆炸头10几秒内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对生物体、电子器件和其它物体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由于中子和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又称贯穿辐射效应。早期核辐射主要由弹体内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产生。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射线的能量),其单位为戈[瑞],指每千克受照射物质吸收一焦[耳]射线能量的吸收剂量。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其主要杀伤破坏对象是人员和电子器件。人员在短时间内受到1戈瑞以上剂量照射时会发生急性放射病;电子器件在大剂量或高剂量率作用下会引起瞬态干扰和永久损坏;瞬发γ射线可引起核电磁脉冲、内电磁脉冲和系统电磁脉冲;中子还会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γ射线会使摄影胶片感光和光学玻璃变暗等效应。早期核辐射的强度由于空气吸收,随距离的增加衰减很快,即使千万吨TNT当量级的大气层核爆炸,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事半径也不超过4公里。早期核辐射穿过物体时期强度将被削弱,可用一定厚度的物质来防护,工事和重型兵器本身对早期核辐射效应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辐射危害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里有可能会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健康受损程度取决于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
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一、核辐射对人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人体内的辐射量;
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注:这里使用的单位是雷姆(rem) ,现行单位为希(Sv) 1Sv=100rem)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
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会发生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另亦会有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等问题。
二、核辐射症状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其中,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工作人员。
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辐射环境
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
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宇宙射线;
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危及健康。
人们的放射性活动
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年。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每 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等等。
因核电而增加的辐照剂量
专家们研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来自自然界。约1/5来自医疗及诊断,核电的份额是1/400。假定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为60岁,则每天抽一包烟将最终减寿7年,而核电的影响是减寿24秒。
对于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常人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辐射核工厂里某些特殊车间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或者医院的X射线治疗所产生的放射性造成的影响及损害,而未考虑生活中还会有放射性污染源。实际上,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要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关执法部门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另一方面政府及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对容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商品要进行定期监测。
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α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另据国外报道,大多数家庭居室中自然出现的放射性气体氡,如果与烟气混合,将会有致命的影响。氡是肺癌的一个致病因素。另外,装修居室用的花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氡,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经监测表明,室内氡气多在通风不良的地方积累,所以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使氡稀释,这是减少室内氡浓度的良好措施。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随矿床、所在地等天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必须对其进行监测,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居室装修。
谨防饮用水的核污染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谨防饮用水受到核污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蔬菜。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中国矿泉水水源丰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据报道,通过有关部门监测,某些盲目开发的矿泉水水源中含氡的浓度过高,若长期饮用这种矿泉水就会危害身体。因此,各地有关执法和监督部门,要对矿泉水的开发项目要严加管理,不仅要严格控制商品矿泉水的卫生指标,还要重视它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U、Th、Ra、210Po和210Pb。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这些物质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
平时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禁止食用煤炭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
莫要长期佩戴金银首饰
佩戴金银首饰是人们,尤其是女士们美容化妆的重要生活内容。殊不知经常佩戴首饰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那就是容易患“首饰病”,即皮肤病。
一般来讲,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掺入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这些首饰制品的材质成分更加复杂,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据报道,美国专家在检验了几千件首饰后发现,其中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严重地损害,如果长期佩戴,有可能诱发皮肤病或皮癌。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进行含放射性物质测定。
室内摆件虽然体积和重量均较小,但它们是“宠物”,紧密贴近人,其放射性有时也会伤人:
宝石,有名贵的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以及普通宝石水晶、玛瑙和石榴石等。这类宝石经检测,尚未发现有高放射性的,例如水晶,是石英晶体,放射性就很低,玛瑙放射性也不高。
玉石,包括硬玉和软玉以及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刻的矿物和岩石,如辽宁的岫岩玉和新疆的和田玉,广东的“广片”,浙江的“青田玉雕”,天津的“彩玉雕”和湖北的“松石雕”等。其中如大理石以及与之相近的云石、汉白玉、东北红、东北绿、曲纹玉、桃红、艾叶青、曲阳玉等,及其制品都是由灰岩变质而成的,放射性都很低。
“夜明珠”,据悉,一是由重晶石中的部分钡置换镭后,并经加工而成的,夜能发光,有强的放射性;二是由萤石经加工而成,在加热或在紫外线照射下显萤光以及在受到铀照射后,可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三是由某些含磷的物质加工而成,一般具放射性;四是由某些材料加工而成;五是由辐照而成。“夜明珠”是否具伤人的放射性,一要看放射性安全证明,二要经过实测,并以国际或国家标准来衡量。
危害原理
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