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PLC
PLC

PLC

又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平面光波导,电力线通信
分类: 工控
属性: 技术
最后修改时间: 2024年12月25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41
PLC一般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

      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概述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种具有微处理器的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运算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载入内存进行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CPU、指令及数据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数字模拟转换等功能单元组成。早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只有逻辑控制的功能,所以被命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来随着不断地发展,这些当初功能简单的计算机模块已经有了包括逻辑控制、时序控制、模拟控制、多机通信等各类功能,名称也改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是由于它的简写PC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简写相冲突,加上习惯的原因,人们还是经常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一称呼,并仍使用PLC这一缩写。 

       工业上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经相当或接近于一台紧凑型电脑的主机,其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领域。不管是在计算机直接控制系统还是集中分散式控制系统DCS,或者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中,总是有各类PLC控制器的大量使用。PLC的生产厂商很多,如西门子施耐德、三菱、台达等,几乎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厂商都会有其PLC产品提供。

基本结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基本构成详细描述如下:

电源

       电源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PLC内部所需的直流电,大部分PLC采用开关式稳压电源供电。

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控制中枢,也是PLC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PLC的性能。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都集中在一块芯片上,通过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与存储器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相连。中央处理器的作用是处理和运行用户程序,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控制整个系统使之协调。 

存储器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它的作用是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和其他一些信息。其中系统程序是控制PLC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由PLC生产厂家编写,并固化到只读存储器(ROM)中,用户不能访问。 

输入单元

       输入单元是PLC与被控设备相连的输入接口,是信号进入PLC的桥梁,它的作用是接收主令元件、检测元件传来的信号。输入的类型有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交直流输入。 

输出单元

       输出单元也是PLC与被控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它的作用是把PLC的输出信号传送给被控设备,即将中央处理器送出的弱电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驱动被控设备的执行元件。输出的类型有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门输出。 

       PLC除上述几部分外,根据机型的不同还有多种外部设备,其作用是帮助编程、实现监控以及网络通信。常用的外部设备有编程器、打印机、盒式磁带录音机、计算机等。

分类

       PLC可分为以下三类:

       (1)整体式PLC

       整体式PLC是将电源CPU、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

       (2)模块式PLC

       模块式PLC是将PLC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CPU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3)叠装式PLC

       将整体式PLC和模块式PLC的特点结合起来,即构成所谓叠装式PLC。叠装式PLC的CPU、电源、输入/输出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连接的,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起来。这样系统不但可以灵活配置,还可以做得体积小巧。

工作原理

       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输入采样

       在输入采样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的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用户程序执行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映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映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输出刷新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真正输出。

小结

       根据上述过程的描述,可以对PLC工作过程的特点小结如下: 

       ①PLC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外界干扰的影响。 

       ②PLC的工作过程是循环扫描的过程,循环扫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指令执行速度、用户程序的长度等因素。

       ③输出对输入的影响有滞后现象。PLC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当采样阶段结束后,输入状态的变化将要等到下一个采样周期才能被接收,因此这个滞后时间的长短又主要取决于循环周期的长短。此外,影响滞后时间的因素还有输入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等。 

       ④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取决于用户程序扫描执行的结果。

       ⑤输出锁存器的内容由上一次输出刷新期间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决定。

       ⑥PLC当前实际的输出状态由输出锁存器的内容决定。

功能特点

       (1)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3)组态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4)输入/输出功能模块齐全。PLC的最大优点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现场信号(如直流或交流、开关量、数字量或模拟量、电压电流等),均有相应的模板可与工业现场的器件(如按钮、开关、传感电流变送器、电机启动器或控制阀等)直接连接,并通过总线与CPU主板连接。

       (5)安装方便。与计算机系统相比,PLC的安装既不需要专用机房,也不需要严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时只需把检测器件与执行机构和PLC的I/O接口端子正确连接,便可正常工作。

       (6)运行速度快。由于PLC的控制是由程序控制执行的,因而不论其可靠性还是运行速度,都是继电器逻辑控制无法相比的。

       近年来,微处理器的使用,特别是随着单片机大量采用,大大增强了PLC的能力,并且使PLC与微型机控制系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特别是高档PLC更是如此。

发展历史

起源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选型规则

  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程设计选型。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有关设备应是集成的、标准的,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选型所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是在相关工业领域有投运业绩、成熟可靠的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及功能应与装置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表图及有关的编程语言有利于缩短编程时间,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点数估算

  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存储器容量

  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设计阶段,由于用户应用程序还未编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设计阶段是未知的,需在程序调试之后才知道。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存储器内存容量的估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文献资料中给出了不同公式,大体上都是按数字量I/O点数的10~15倍,加上模拟I/O点数的100倍,以此数为内存的总字数(16位为一个字),另外再按此数的25%考虑余量。

控制功能选择

  该选择包括运算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1、运算功能

  简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运算功能包括逻辑运算、计时和计数功能;普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运算功能还包括数据移位、比较等运算功能;较复杂运算功能有代数运算、数据传送等;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还有模拟量的PID运算和其他高级运算功能。随着开放系统的出现,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都已具有通信功能,有些产品具有与下位机的通信,有些产品具有与同位机或上位机的通信,有些产品还具有与工厂或企业网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设计选型时应从实际应用的要求出发,合理选用所需的运算功能。大多数应用场合,只需要逻辑运算和计时计数功能,有些应用需要数据传送和比较,当用于模拟量检测和控制时,才使用代数运算,数值转换和PID运算等。要显示数据时需要译码和编码等运算。 

  2、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包括PID控制运算、前馈补偿控制运算、比值控制运算等,应根据控制要求确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主要用于顺序逻辑控制,因此,大多数场合常采用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解决模拟量的控制,有时也采用专用的智能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所需的控制功能,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处理速度和节省存储器容量。例如采用PID控制单元、高速计数器、带速度补偿的模拟单元、ASC码转换单元等。

  3、通信功能

  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应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和标准通信协议(如TCP/IP),需要时应能与工厂管理网(TCP/IP)相连接。通信协议应符合ISO/IEEE通信标准,应是开放的通信网络。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接口应包括串行和并行通信接口、RIO通信口、常用DCS接口等;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总线(含接口设备和电缆)应1:1冗余配置,通信总线应符合国际标准,通信距离应满足装置实际要求。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网络中,上级的网络通信速率应大于1Mbps,通信负荷不大于6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网络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形式:

  1)PC为主站,多台同型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从站,组成简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 

  2)1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主站,其他同型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从站,构成主从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 

  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通过特定网络接口连接到大型DCS中作为DCS的子网; 

  4)专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各厂商的专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网络)。

  为减轻CPU通信任务,根据网络组成的实际需要,应选择具有不同通信功能的(如点对点、现场总线)通信处理器。 

  4、编程功能

  离线编程方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编程器公用一个CPU,编程器在编程模式时,CPU只为编程器提供服务,不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编程后,编程器切换到运行模式,CPU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不能进行编程。离线编程方式可降低系统成本,但使用和调试不方便。在线编程方式:CPU和编程器有各自的CPU,主机CPU负责现场控制,并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与编程器进行数据交换,编程器把在线编制的程序或数据发送到主机,下一扫描周期,主机就根据新收到的程序运行。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系统调试和操作方便,在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常采用。

  五种标准化编程语言: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功能模块图(FBD)三种图形化语言和语句表(IL)、结构文本(ST)两种文本语言。选用的编程语言应遵守其标准(IEC6113123),同时,还应支持多种语言编程形式,如C,Basic等,以满足特殊控制场合的控制要求。 

  5、诊断功能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诊断功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诊断。硬件诊断通过硬件的逻辑判断确定硬件的故障位置,软件诊断分内诊断和外诊断。通过软件对PLC内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诊断是内诊断,通过软件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与外部输入输出等部件信息交换功能进行诊断是外诊断。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诊断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对操作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影响平均维修时间。

  6、处理速度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采用扫描方式工作。从实时性要求来看,处理速度应越快越好,如果信号持续时间小于扫描时间,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扫描不到该信号,造成信号数据的丢失。

  处理速度与用户程序的长度、CPU处理速度、软件质量等有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点的响应快、速度高,每条二进制指令执行时间约0.2~0.4Ls,因此能适应控制要求高、相应要求快的应用需要。扫描周期(处理器扫描周期)应满足: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扫描时间不大于0.5ms/K;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扫描时间不大于0.2ms/K。 

控制器类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按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环境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CPU字长分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I/O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系统;模块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

输入输出类型

  开关量主要指开入量和开出量,是指一个装置所带的辅助点,譬如变压器的温控器所带的继电器的辅助点(变压器超温后变位)、阀门凸轮开关所带的辅助点(阀门开关后变位),接触器所带的辅助点(接触器动作后变位)、热继电器(热继电器动作后变位),这些点一般都传给PLC或综保装置,电源一般是由PLC或综保装置提供的,自己本身不带电源,所以叫无源接点,也叫PLC或综保装置的开入量。 

  1、数字量

  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是离散的物理量称为数字量。把表示数字量的信号叫数字信号。把工作在数字信号下的电子电路叫数字电路。 

  例如:用电子电路记录从自动生产线上输出的零件数目时,每送出一个零件便给电子电路一个信号,使之记1,而平时没有零件送出时加给电子电路的信号是0,所在为记数。可见,零件数目这个信号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不连续的,因此他是一个数字信号。最小的数量单位就是1个。

  2、模拟量

  在时间上或数值上都是连续的物理量称为模拟量。把表示模拟量的信号叫模拟信号。把工作在模拟信号下的电子电路叫模拟电路

  例如:热电偶在工作时输出的电压信号就属于模拟信号,因为在任何情况下被测温度都不可能发生突跳,所以测得的电压信号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连续的。而且,这个电压信号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取值都是具体的物理意义,即表示一个相应的温度。

转换原理

  1. 数模转换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系统,一般用低通滤波即可以实现。数字信号先进行解码,即把数字码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平,形成阶梯状信号,然后进行低通滤波。

  根据信号与系统的理论,数字阶梯状信号可以看作理想冲激采样信号和矩形脉冲信号的卷积,那么由卷积定理,数字信号的频谱就是冲激采样信号的频谱与矩形脉冲频谱(即Sa函数)的乘积。这样,用Sa函数的倒数作为频谱特性补偿,由数字信号便可恢复为采样信号。由采样定理,采样信号的频谱经理想低通滤波便得到原来模拟信号的频谱。 

  一般实现时,不是直接依据这些原理,因为尖锐的采样信号很难获得,因此,这两次滤波(Sa函数和理想低通)可以合并(级联),并且由于这各系统的滤波特性是物理不可实现的,所以在真实的系统中只能近似完成。

  2. 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系统,是一个滤波、采样保持和编码的过程。 

  模拟信号经带限滤波,采样保持电路,变为阶梯形状信号,然后通过编码器, 使得阶梯状信号中的各个电平变为二进制码。

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系统。它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作为核心组件,通过编程方式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和机器的自动控制和监测。以下是对PLC控制系统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原理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二、组成结构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电源:为PLC提供工作电源。

  中央处理单元(CPU):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

  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如开关、传感器信号等。

  输出单元:用于将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如电机、阀门等。

三、工作原理

  PL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PLC在执行程序之前,首先扫描输入端子,将所有输入信号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中。

  2、用户程序执行:PLC完成扫描后,按顺序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读取程序进行逐条扫描执行。

  3、输出刷新:在执行完用户所有程序后,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送到锁存器中进行输出,驱动用户设备。

四、功能特点

  PLC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程,适应不同的控制要求。通过修改程序,可以快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调整和改变。

  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它能够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正常工作,并能够持续运行。

  易于维护和扩展:模块化结构使得维护和故障排除更加便捷。同时,它也支持系统的扩展,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输入输出模块或功能模块。

五、应用领域

  PLC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如制造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系统污水处理、医疗设备等领域。在制造业中,PLC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在交通运输领域,可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车站和机场的行李输送系统控制等。

六、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的PLC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适应化、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网络化和远程监控、模块化和标准化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提升。

  综上所述,PLC控制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技术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PLC控制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PLC编程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编程技术,它通过编写特定的程序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PLC编程通常应用于制造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监控。

PLC编程基础

  1、PLC结构:

  输入模块:接收来自传感器、开关等设备的信号。

  中央处理器(CPU):执行程序逻辑。

  输出模块:向执行器(如电机、阀门)发送控制信号

  编程设备:用于编写、测试和下载程序到PLC。

  2、编程语言:

  梯形图(Ladder Diagram, LD):最常用的一种PLC编程语言,类似于电气控制电路的图形表示。

  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FBD):使用功能块和连接线表示控制逻辑。

  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 ST):类似于高级编程语言(如Pascal或C)的文本格式。

  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用于描述顺序控制系统的图形语言。

  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 IL):低级的助记符编程语言。

  3、基本指令:

  逻辑指令:如AND、OR、NOT、XOR等。

  定时器指令:如通电延时定时器(TON)、断电延时定时器(TOF)等。

  计数器指令:如加计数器(CTU)、减计数器(CTD)等。

  比较指令:如等于(==)、大于(>)、小于(<)等。

  移动指令:如数据传送(MOV)、数据交换(SWAP)等。

PLC编程步骤

  1、分析控制要求: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控制逻辑。

  2、选择PLC型号:根据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和输入输出模块。

  3、设计程序:使用PLC编程软件(如Siemens的STEP 7、Rockwell的RSLogix等)编写控制程序。

  4、模拟测试:在编程软件中模拟运行程序,检查逻辑是否正确。

  5、下载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中。

  6、现场调试:连接实际设备,进行现场调试和验证。

  7、维护和优化:定期对PLC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示例程序(梯形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梯形图示例,用于控制一个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 Start ]----|----( )---- Motor_On

  |                 |

  |----[ Stop  ]----|----(/)---- Motor_On

  当按下“Start”按钮时,电机启动(Motor_On置位)。

  当按下“Stop”按钮时,电机停止(Motor_On复位)。

学习资源

  在线课程:许多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Udemy)提供PLC编程课程。

  编程手册:各PLC制造商通常提供详细的编程手册和教程。

  实践项目: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或搭建实验平台来积累经验。

  PLC编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可以逐渐掌握这一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基础知识

  PLC,全称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中文名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以下是对PLC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PLC的定义与特点

  PLC是一种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PLC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可扩展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制造业、化工、电力、交通等。

PLC的组成

  PLC的基本架构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控制输入输出模块等。

  2、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等。

  3、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用于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接收输入信号和控制输出信号。输入接口接受被控设备的信号,并通过光电耦合器件和输入电路驱动内部电路接通或断开;输出接口将程序的执行结果通过光电耦合器件和输出组件(如继电器、晶闸管、晶体管)输出,控制外部负载的接通或断开。

  4、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接口与监视器、打印机等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换。

  5、电源:提供PLC运行所需的电能。

PLC的工作原理

  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其工作过程可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输入采样阶段:PLC读取所有输入设备的状态,并将其存储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

  程序执行阶段:PLC根据存储在程序存储器中的用户程序,对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内部状态进行逻辑运算,生成输出信号。

  输出刷新阶段:PLC将程序执行阶段生成的输出信号更新到输出映像寄存器,并控制外部设备。

PLC的分类

  PLC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类: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类。整体式PLC将电源、CPU、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结构紧凑、价格低,适用于小型PLC;模块式PLC将PLC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配置灵活、方便扩展和维修,适用于中、大型PLC。

  按功能分类: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基本功能;中档PLC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等功能;高档PLC则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如矩阵运算、位逻辑运算等。

  按I/O点数分类: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小型PLC的I/O点数小于256,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至2048之间,大型PLC的I/O点数大于2048。

PLC的应用领域

  PLC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制造业、化工、电力、交通等。在制造业领域,PLC可以用于控制各种生产设备的操作;在化工领域,PLC可以用于控制各种化工过程的操作;在电力领域,PLC可以用于控制各种电力设备的操作;在交通领域,PLC可以用于控制各种交通设施的操作。

PLC的编程

  PLC的编程方式主要有两种:梯形图和指令列表。梯形图是PLC最常用的编程方式,它采用图形化界面来表示逻辑运算;指令列表则是一种类似于汇编语言的高级语言,可以用于编写复杂的逻辑运算程序。

PLC的通讯协议

  在PLC的使用过程中,通讯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常见的PLC通讯协议包括Modbus、Ethernet/IP、Profinet、CAN总线以及OPC UA等。这些通讯协议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PLC的维护与优化

  为了确保PLC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优化工作。这包括清洁设备、检查接线是否松动、更换老化的部件等。同时,还需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在PLC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记录故障现象和处理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总的来说,PLC作为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数字电子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PLC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