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

又名:G652光纤
分类: 光通讯
属性: 产品
最后修改时间: 2024年11月28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8
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存在一种传输模式的光纤。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传输色散都比较小。传输损耗小可以使得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更远一些,传输色散小有利于高速大容量的数据的传输,因此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大容量的通信系统中,多数使用单模光纤。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T建议规范,单模光纤可以分为G.652(色散非位移单模光纤)、G.653(色散位移光纤)、G.654(截止波长位移光纤)、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6(低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G.657(耐弯光纤)单模光纤六种类型,其中G.652和G.655单模光纤是最常见的光纤类型。

       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简介

       "单模光纤"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一般v小于2.405时,光纤中 就只有一个波峰通过,故称为单模光纤,它的芯子很细,约为8一10微米,模式色散很小.影响光纤传输带宽度的主要因素是各种色散,而以模式色散最为重要,单模光纤的色散小,故能把光以很宽的频带传输很长距离。

      单模光纤具备10 micron的芯直径,可容许单模光束传输,可减除频宽及振模色散(Modal dispersion)的限制,但由于单模光纤芯径太小,较难控制光束传输,故需要极为昂贵的激光作为光源体,而单模光缆的主要限制在于材料色散(Material dispersion),单模光缆主要利用激光才能获得高频宽,而由于LED会发放大量不同频宽的光源,所以材料色散要求非常重要。

      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从成本角度考虑,由于光端机非常昂贵,故采用单模光纤的成本会比多模光纤电缆的成本高。

      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 SMF)

      折射率分布和突变型光纤相似,纤芯直径只有8~10 μm,光线以直线形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因为这种光纤只能传输一个模式(两个偏振态简并),所以称为单模光纤,其信号畸变很小。

分类

652单模光纤

      满足ITU-T.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为非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位于1.3um窗口低损耗区,工作波长为1310nm(损耗为0.36dB/km)。我国已敷设的光纤光缆绝大多数 是这类光纤。随着光纤光缆工业和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成功推进,光纤线路的工作波长可转移到更低损耗(0.22dB/km)的1550nm光纤窗口。

653单模光纤

      满足ITU-T.G.653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色散位移光纤(DSF=Dispersion Shifled Fiber),其零色散波长移位到损耗极低的1550nm处。这种光纤在有些国家,特别在日本被推广使用,我国京九干线上也有所采纳。美国AT&T早期发现DSF的严重不足,在1550nm附近低色散区存在有害的四波混频等光纤非线性效应,阻碍光纤放大器在1550nm窗口的应用。但在日本,将色散补偿技术*用于G.653单模光纤线路,仍可解决问题,而且未见有日本的G.655光纤,似属个谜。

655单模光纤

       满足ITU-T.G.655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非零色散位移光纤或NZDSF(=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er)。属于色散位移光纤,不过在1550nm处色散不是零值(按ITU-T.G.655规定,在波长1530-1565nm范围对应的色散值为0.1-6.0ps/nm*km),用以平衡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商品光纤有如AT&T的TrueWave光纤,Corning的SMF-LS光纤(其零色散波长典型值为1567.5nm,零色散典型值为0.07ps/nm2*km)以及Corning的LEAF光纤。我国的"大宝实"光纤等。

主要区别

       这些都是ITU给光纤规定的标准种类:

       G.651是多模光纤。

       G.652是常规单模光纤,零色散点在1300nm,此点色散最小;同时根据PMD又分为G. 652A、B、C、D四种。

       G. 653是色散位移光纤(DSF),以1550nm为零色散点,原理是通过波导色散进行色散平移,使低损耗与零色散在同一工作波长上。但同时零色散不利于多信道WDM传输,因为当复用的信道数较多时,信道间距较小,这时就会产生一种称为四波混频(FWM)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这种效应使两个或三个传输波长混合,产生新的、有害的频率分量,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如果光纤线路的色散为零,FWM的干扰就会十分严重;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会减小,针对这一现像,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NZ-DSF。

       G. 654光纤是超低损耗光纤,主要用于跨洋光缆,其纤芯是纯二氧化硅,而普通的光纤纤芯要掺锗。在1550nm附近的损耗最小,仅为0.185dB/km,但在此区域色散比较大,约17~20 ps/〔nm*km〕,在1300nm波长区域色散则为零。

       G. 655光纤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分655A、B、C,主要特点是1550nm的色散接近零,但不是零。是一种改进的色散位移光纤,以抑制四波混频。

       G. 656光纤是未来导向光纤,G656的工作波长明显增大,包括S,C和L波段(1460到1625nm)。

       G.657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2006年12月发布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的标准建议,即G.657光纤标准。G.657光纤划分成了A大类和B大类光纤,同时按照最小可弯曲半径的原则,将弯曲等级分为1,2,3三个等级,其中1对应10mm最小弯曲半径,2对应7.5mm最小弯曲半径,3对应5mm最小弯曲半径。结合这两个原则,将G.657光纤分为了四个子类,G.657.A1、G.657.A2、G.657.B2和G.657.B3。

参数对比

技术参数
G.655
G.652
 
工作波长(nm)
1530-1565
1310
1550
衰减(dB/km)
≤0.22
≤0.36
≤0.22
零色散波长(nm)
 
1300-1324
 
零色散斜率(ps/nm2*km)
0.045-0.1
0.093
 
色散(ps/nm*
km)
1≤|D|≤6
3.5
18
色散范围(nm)
1530-1565
1288-1339
1550
偏振模色散(ps/√km)
单盘:≤0.125 链路(≥20盘光缆):≤0.10
单盘:≤0.20 链路(≥20盘光缆):≤0.15
 
光有效面积(m2)
55-85
80
 
模场直径(m)
8.0 ~ 11.0
8.8 ~ 9.5
10.5
弯曲特性(dB)
1.0
0.5
0.5

       从表中参数可以看出,两种光纤的衰减系数并没有太大差异,G.652 光纤的色散系数在1550nm 波长为18ps/nm*km,当传输10Gb/s 的TDM 和WDM 系统时,为了增加中继距离,需要介入具有负色散系数的光纤进行色散补偿。G.655 光纤1530-1560nm 波长区色散通常为1.0-6ps/nm*km,传输相同的10Gb/s 系统时,因色散很低,勿需采取色散补偿措施;但G.655 光纤因在1550nm 处色散较小,其非线性效应比G.652 光纤大;G.652与G.655 光纤的PMD 建议指标相同,实际测试时,G.655 光纤 PMD 指标小于G.652光纤。目前G.655 光纤的价格较高,其市场价格约为G.652光纤的1 倍。两种光纤的工程应用列于下表。

idth="569" log-set-param="table_view">
采用光纤类型
传输2.5Gb/s TDM 和WDM 系统
传输10Gb/s TDM 和WDM 系统
G.652
满足
满足, 但需采取色散补偿措施
G.655
满足
满足

       表中比较表明,对于传输2.5Gb/s 的TDM 和WDM 系统,两种光纤均能满足。对于传输10Gb/s 的TDM 和WDM 系统时,G.652 光纤需采取色散补偿措施,并需要对已敷设的光缆进行PMD 测试,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才可开通基于10Gb/s 的传输系统。G.655 光纤不需频繁采取色散补偿措施,但光纤价格偏高。

研制历程

       1980年,国际上,包括中国学者都在讨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到底哪种更好时,上海科技大学黄嘉院士认识到长波长单模光纤具有损耗低、色散小等优点,是远距离大容量通信系统 的理想介质。以黄宏嘉院士为首的研究小组于1979年提出开展单模光纤研究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并将“单模光纤研究”列为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

       至1982年5月进行了研究工作的第二阶段。以上海科大与上海石英玻璃厂协作,得到了电子23所的支持和合作。于1982年5月由上海市科委主持了由中国9个单位24名专家参加的鉴定工作。鉴定委员会认为,“此次单模光纤科研工作是基础性和开拓性的,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是以较快的速度赶上国际水平。”

       单模光纤的研制历程是一个技术不断突破与创新的过程,以下是其主要的研制历程:

一、理论提出与初步研发

       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分析了造成光纤传输损耗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阐述了有可能把损耗降低到20dB/km的见解,并提出这样的光纤将可用于通信。这为单模光纤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成功拉出了损耗为20dB/km的光纤,证明了光纤作为通信介质的可能性。虽然此时的光纤可能并非单模光纤,但这一成就为后续的单模光纤研发奠定了基础。

二、单模光纤的研制成功

       1980年左右:为了克服多模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模式噪声问题,人们开始研制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设计思想是只传输一个模式的光,从而避免了模式噪声的发生。在这一时期,成功研制出了零色散点在1.31μm的单模光纤,这被认为是单模光纤研制成功的重要标志。

       1982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全球开始大量建设G.652单模光纤长途工程。单模光纤的市场需求大增,刺激了大规模生产。这一时期,各大光纤制造商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光纤性能。

三、生产工艺的改进与标准的制定

       1973-1977年:世界各大光纤制造商开发了各种先进的预制棒生产工艺,如康宁的OVD技术、日本的VAD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单模光纤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1984年:第三窗口(1550nm)开始启用,这进一步拓宽了单模光纤的应用范围。同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发布了G.651和G.652标准,为单模光纤的规范化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指导。

       1985年:G.652光纤在1310nm和1550nm波长的损耗分别达到0.35dB/km和0.21dB/km,这标志着单模光纤的性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四、后续发展与应用

       1990年代:随着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商用化,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为单模光纤在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至今:单模光纤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长途通信、城域网、接入网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单模光纤的性能还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综上所述,单模光纤的研制历程是一个从理论提出到实践验证、从初步研发到大规模生产、从生产工艺改进到标准制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了单模光纤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特性参数

       ①衰耗系数a:其规定与物理含义与多模光纤完全相同,在此不多叙述。

       ②色散系数D(λ):我们已经知道,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模式色散、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而对于单模光纤而言,由于实现了单模传输所以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故其色散主要表现为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模内色散)。综合考虑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色散系数。色散系数可以这样理解:每公里的光纤由于单位谱宽所引起的脉冲展宽值。因此,L公里光纤由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值为:σ=δλ·D(λ)·L(2.17)其中:δλ为光源谱宽σ为根均方展宽值色散系数越小越好。光纤的色散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其带宽系数越大即传输容量越大。例如CCITT建议在波长1.31微米处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应小于3.5ps/km.nm。经过计算,其带宽系数在25000MHz·km以上,是多模光纤的60多倍(多模光纤的带宽系数一般在1000MHz·km以下)。

       ③模场直径d:模场直径表征单模光纤集中光能量的程度。由于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在进行传输,因此粗略地讲,模场直径就是在单模光纤的接收端面上基模光斑的直径(实际上基模光斑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极其粗略地认为(很不严格的说法),模场直径d和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相近。

       ④截止波长λc:我们知道,当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小于其归一化截止频率Vc时,才能实现单模传输,即在光纤中仅有基模在传输,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也就是说,除了光纤的参量如纤芯半径,数值孔径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外,要实现单模传输还必须使光波波长大于某个数值,即λ≥λc,这个数值就叫做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因此,截止波长λc的含义是,能使光纤实现单模传输的最小工作光波波长。也就是说,尽管其它条件皆满足,但如果光波波长不大于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仍不可能实现单模传输。

       5、回损---ReturnLoss:反射损耗又称为回波损耗,它是指出光端,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

       单模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L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LD、高功率LD、DFB-LD(分布反馈光器件)。单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最普遍的是G.652,其线径为9微米。

光纤波长

       131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决定其传输距离限制的是衰减因数;因为在1310nm波长下,光纤的材料色散与结构色散相互抵消总的色散为0,在1310nm波长上有微小振幅的光信号能够实现宽频带传输。

       155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衰减因数很小,单纯从衰减因数考虑,1550nm波长的光在相同的光功率下传输的距离大于1310nm波长的光下的传输的距离,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单模光纤带宽B与色散因数D的关系为:B=132.5/(Dl*D*L)GHz

       其中L为光纤的长度,Dl为谱线宽度,对于1550nm波长的光,其色散因数如表3为20ps/(nm.km),假设其光谱宽度等于1nm,传输距离为L=50公里,则有:B=132.5/(D*L)GHz=132.5MHz

应用情况

1)简介

       由于现在的光纤多采用塑料做纤芯。成本已经很低了。例如市场上出售的四芯单模光纤就只有2~3元/米

       而单模/多模光纤收发器的价格也在300~500之间。所以它的应用成本很低。,

       过去我们在建设网络时的传统观念是局域网只用双绞线,只有高速连接互联网时才用到光纤,有些企业或是厂矿局域网的范围很大,而且对网络稳定性要求更高,在这里我们就建议使用光纤了,使用光纤的成本不比使用达标的超五类双绞线高多少。而且不必担心雷击,不用考虑局域网的有效距离,大家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关阅读:《光纤连网离你不远,实例讲解光纤局域网应用》

2)产品选用指南

       单模光纤的芯线标称直径规格为(8~10)μm/125μm。规格(芯数)有2、4、6、8、12、16、20、24、36、48、60、72、84、96芯等。线缆外护层材料有普通型;普通阻燃性;低烟无卤型;低烟无卤阻燃型。

       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规定时,应采用屏蔽铜芯对绞电缆和屏蔽配线设备,或采用光缆系统。

3)施工、安装要点

       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当敷设光缆工作完成,以及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其他参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和《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中要求。

区别

       1、 单模传输距离远

       2、 多模传输带宽大

       3、 单模不会发生色散,质量可靠

       4、 单模通常使用激光作为光源,贵,而多模通常用便宜的LED

       5、 单模价格比较高

       6、 多模价格便宜,近距离传输可以

和多模光纤区别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芯径、光源、传输特性、物理特性、应用场景以及成本与制造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区别的详细归纳:

一、芯径与包层直径

       单模光纤:芯径较小,一般为8~10微米(也有说法认为其芯径为9微米),包层直径通常为125微米。这种细小的芯径使得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个模式的光线。

       多模光纤:芯径较大,通常为50或62.5微米,同样具有125微米的包层直径。较大的芯径使得多模光纤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模式的光线。

二、光源

       单模光纤:通常采用激光器或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激光光源能产生单一模式的光,具备高亮度、高功率等优势,适用于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多模光纤:则通常采用LED或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作为光源。这些光源能产生多个模式的光,光较为分散,适用于短距离、低速数据传输。

三、传输特性

       传输距离: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较长,一般可达数十公里或数百公里,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而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只能传输几公里或几百米,适合短距离传输如局域网等。

       传输带宽:单模光纤的传输带宽较大,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宽带通信等场景。多模光纤的传输带宽较小,容易受到衰减、模式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色散与模态色散:单模光纤几乎不存在色散问题,因此其带宽较宽。而多模光纤存在多模态色散,这限制了其有效传输距离和带宽。

四、物理特性

       弯曲半径:单模光纤的弯曲半径较小,一般小于5mm,因为其芯径小,在弯曲时形变较小,不会对信号传输质量产生太大影响。而多模光纤的弯曲半径较大,一般大于10mm。

       拉力:单模光纤能承受的拉力较大,一般在10N左右,而多模光纤能承受的拉力较小,一般在5N左右。

五、应用场景

       单模光纤:主要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如城域网、广域网数据中心互联等。其传输距离远、传输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它成为这些领域的首选。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光传感器系统和显示器连接等场合。例如,它可以用于本地区域网络(LAN)、家庭网络、光传感器系统以及连接计算机和显示器之间的视频传输等。

六、成本与制造

       制造成本:多模光纤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其芯径大,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而单模光纤的制造成本较高,但其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远的传输距离,适用于特定的高端应用场景。

       设备成本:虽然单模光纤本身价格可能低于多模光纤,但与之配套的光端设备价格较高。而多模光纤的设备相对便宜,因此从整体系统成本来看,多模光纤的成本可能更低。

       综上所述,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传输介质,以实现更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

收发器

       单模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转换的设备,主要用于远距离传输。以下是对单模光纤收发器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单模光纤收发器是针对单模光纤设计的,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或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实现数据在光纤中的传输。

       分类:

       按速率:可分为单10M、100M的光纤收发器、10/100M自适应的光纤收发器和1000M光纤收发器。

       按结构:可分为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和机架式光纤收发器。

       按光纤数量:可分为单纤光纤收发器和双纤光纤收发器。

       按网管:可分为网管型光纤收发器和非网管型光纤收发器。

二、工作原理

       单模光纤收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单模光纤进行传输,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具体来说,它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发送端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单模光纤进行传输;接收端则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接收设备中。这一过程中,涉及到激光器、调制器、光纤接口、光电探测器、放大器、解调器等多个组件的协同工作。

三、特点与优势

       长距离传输:由于单模光纤的损耗较低,单模光纤收发器能够支持更远的传输距离,从几十公里甚至到上百公里以上,适用于长距离的通信需求。

       高速传输:单模光纤的带宽更高,信号衰减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适合高速数据传输。支持从百兆到千兆,乃至10G以上的传输速率。

       环境适应性:单模光纤收发器通常具有耐用设计,能够适应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即插即用:单模光纤收发器便于安装和维护,无需额外配置,即插即用,降低了使用难度和成本。

四、应用场景

       单模光纤收发器广泛应用于需要长距离、高速率数据传输的场景,如:

       广域网:用于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如不同城市或国家之间的通信。

       城域网:在城市范围内,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节点或数据中心。

       校园网或企业园区网:在大型园区或校园内,用于连接不同楼宇之间的网络。

       光纤到户(FTTH):在光纤到户的最后阶段,用于户内与户外光纤网络的连接。

       数据中心互联:实现不同数据中心间的高速数据交换,提高资源共享效率。

       远程监控系统长距离监控视频信号的传输。

       科研与教育:满足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数据传输需求。

五、选购与配置建议

       在选择单模光纤收发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传输距离、数据速率、工作波长(常见的有1310nm和1550nm)、电源类型(如PoE或直流电源)、防护等级等。正确的选择和配置可以确保光纤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单模光纤收发器是现代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可靠的光电转换功能,确保了信息在远距离、高速率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