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首页 / 百科 /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分类: 锂电
属性: 产品
最后修改时间: 2024年04月02日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0
锂电池材料是指构成锂电池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件的原料,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根据不同的正极材料体系,锂电池可以分为钴酸(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技术路线。

概述

       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复移动来储存和释放电能的化学电源。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无人机等领域。

       锂电池材料是指构成锂电池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件的原料,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的正极材料体系,锂电池可以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技术路线。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容量、功率、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指标。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氧化物或磷酸盐等化合物,通过掺杂或复合等方式来改善其导电性、稳定性和兼容性。

       钴酸锂是最早应用于商业化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主要用于小型消费电子产品。但钴酸锂也存在着成本高、资源稀缺、安全性差等缺点,因此逐渐被其他正极材料所取代。

       锰酸锂是一种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主要用于低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但锰酸锂也存在着容量衰减快、工作温度范围窄、导电性差等缺点,因此需要通过掺杂或复合等方式来改善其性能。

       磷酸铁锂是一种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主要用于大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但磷酸铁锂也存在着比容量低、工作电压低、导电性差等缺点,因此需要通过掺杂或复合等方式来提高其性能。

       三元材料是指以镍、钴和铝或锰酸锂(NMC)和镍钴铝酸锂(NCA))的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主要用于高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但三元材料也存在着成本高、安全性差、循环寿命短等缺点,因此需要通过掺杂或复合等方式来提高其性能。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中储存和释放电子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容量、功率、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指标。负极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或非金属化合物,通过与锂离子发生可逆的嵌入或转化反应来实现储锂。

       碳基负极是目前商业化锂电池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低成本、低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主要用于小型消费电子产品和动力电池。碳基负极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MCMB)、硬碳、软碳等类型,通过Li+可逆插入和脱出石墨六原子碳层间,形成LiC6结构进行储锂,其理论比容量为372 mAh g-1。

       硅基负极是一种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高能量密度等优点,主要用于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硅基负极主要包括晶体硅和氧化亚硅两大类,通过与Li+发生可逆的合金化或转化反应来实现储锂,形成Li4.4Si或Li2O-Si结构。

       钛酸锂(LTO)是一种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主要用于大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钛酸锂采用尖晶石结构,通过Li+可逆插入和脱出钛酸盐晶格中的八面体间隙来实现储锂,形成Li4Ti5O12结构,其理论比容量为175 mAh g-1。

       金属锂是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最低的工作电压(-3.04 V)、最高的能量密度等优点,主要用于新型的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金属锂通过与Li+发生可逆的沉积和溶解来实现储锂。

电解液和隔膜

       电解液和隔膜是锂电池中离子传输和电子隔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内阻、安全性、循环寿命、温度适应性等指标。电解液和隔膜一般占据锂电池成本的25%-35%。

电解液

       电解液是锂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有时还加入一些添加剂来改善其性能。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锂离子的来源和通道,使得锂离子可以在正负极之间自由移动,实现充放电过程。电解液的选择要求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低的电子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适宜的粘度和闪点、低的毒性和腐蚀性等。

       常用的锂盐有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磷酸锂(LiPF6)、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简称LiTFSI)等,其中LiPF6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锂盐,具有高的溶解度和离子电导率,但也存在着水分敏感、热稳定性差、易水解产生有毒气体等缺点。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基甲基酯(EMC)、碳酸丙二酯(PC)、二甲亚砜(DMSO)、乙醚(DME)、四氢呋喃(THF)等,其中DMC、DEC和EMC是目前最常用的三元混合溶剂,具有低粘度、低成本、高闪点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挥发性大、易燃易爆、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

       常用的添加剂有乙烯碳酸酯(VC)、三氟乙烯碳酸酯(FEC)、二氟乙烯碳酸酯(DFEC)、硼酸三乙酯(TEB)、硼烷类化合物(BHx)等,主要作用是改善电解液的安全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比如VC可以抑制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膜(SEI)层过厚,FEC可以提高正极表面的界面膜稳定性,TEB可以提高电解液在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等。

隔膜

       隔膜是锂电池中正负极之间的一层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其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同时又能使电解液中的锂离子通过,实现充放电过程。隔膜的选择要求具有高的孔隙率、低的厚度、低的电阻、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自动关断保护性能等。

       常用的隔膜材料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酯(PET)、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亚胺(PI)、陶瓷等,其中PP和PE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隔膜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孔隙率、低电阻、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易收缩等缺点 。

       常用的隔膜制备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中干法是指将隔膜材料在高温下熔融挤出成薄膜,然后经过双向拉伸和微孔化处理,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隔膜;湿法是指将隔膜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经过挤出成薄膜,再经过相转化或溶剂交换等方法,将溶剂从薄膜中移除,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隔膜。干法隔膜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孔径分布不均匀、孔隙率低、厚度不易控制等缺点;湿法隔膜具有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厚度易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成本高、耗能大、环境污染等缺点 。

  • 快速搜索
  • 热门词条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